癌性疼痛是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超过7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晚期癌症患者癌痛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临床上晚期癌症患者常常因病情程度及家庭经济因素等原因,经诊断与抗癌治疗后不住院而选择返家休养进行居家治疗。因此,加强居家癌痛患者的社区规范化治疗水平,为癌痛患者提供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也变得尤为重要。疼痛三阶梯治疗是癌痛门诊治疗的首选用药方案,临床推广多年,深受好评,但在社区癌痛门诊对于癌痛的三阶梯治疗的报道却鲜有报道。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医师成文武的指导下,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可可的论文 《晚期癌症患者的社区三阶梯疼痛治疗效果评价》在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导刊物》上发表,该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社区癌痛门诊可有针对性、便捷性的给予居家癌痛患者止痛干预方案,促使其疼痛程度得到缓解,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治疗科牵头,对社区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一支癌痛综合治疗专业队伍,依据《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对居家癌痛患者在社区癌痛门诊予以规范化的疼痛三阶梯治疗,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1例居家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疼痛三阶梯治疗,借助数字分级(NRS)法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癌痛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 《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对居家癌痛患者在社区癌痛门诊予以规范化的疼痛三阶梯治疗。 第一阶梯,针对轻度疼痛的癌痛患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缓解疼痛。 第二阶梯,针对中度疼痛癌痛患者,给予弱阿片类药物包括可待因、曲马多等或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替代,再辅助加减非甾体类药物联合止痛。 第三阶梯,针对重度疼痛患者,给予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加减非甾体类药物联合止痛。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治疗药物首选,针对滴定及出现爆发痛常先使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即释制剂控制疼痛,待24h后疼痛缓解后再转换以同等剂量的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长效阿片类药物口服给药进行维持。给药方式主要以口服给药为主,对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出现不耐受,则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皮下注射等。
结果显示: 一、社区癌痛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相比干预前明显好转 社区癌痛患者干预前NRS评分为6.85±1.65,社区疼痛门诊干预后NRS评分为3.1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78, P<0.05);干预前社区癌痛患者中轻度疼痛21例,中度疼痛47例,重度疼痛53例,干预后社区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相比干预前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5.71, P<0.05)。
二、社区癌痛门诊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社区癌痛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总评分为(42.91±6.70)分,相比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34.58±5.29)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05, P<0.05)。其中干预前、后在食欲、睡眠、疲乏、疼痛、面部表情、治疗副作用、日常生活状况、精神、自身对癌症的认知、对治疗的态度、家庭理解与配合、同事的理解和配合共12个条目上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癌痛门诊规范化治疗不仅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肿瘤科互相结合,还需要基层医疗力量与二或三级医疗单位紧密配合,形成大病在医院,慢病在社区,康复护理回社区的治疗、护理、康复、照顾的持续性服务链。这种服务模式可有效地运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业医疗、护理技能的优势,对癌痛患者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又能减少医院对患者集中就诊的压力,可整合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并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灵慰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楚,是居家癌痛患者可选择的较为理想的服务模式。
刘可可
女,彝族,全科副主任医师,1984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兼舒缓疗护病房负责人,2012年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计划,2015年赴加拿大参加家庭医学交流实训,擅长社区临终关怀、癌痛规范化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治疗及管理。共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4篇,2016年作为第一负责人立项《社区癌痛门诊对癌痛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的局级课题,在社区建立癌痛门诊,接受了《上海大众卫生报》的专访,作为一名基层全科医师,平时通过开设个人公众微信号“阿拉讲科普“,为居民建立微信群,开通抖音号拍摄小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式来对居民进行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其中公众微信号的文章,多次被《上海大众卫生报》刊登。
主要论文目录
[1] Ahmedzai SH, Bautista MJ, Bouzid K, et al. Optimizing cancer pain management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J]. Supportive Care Cancer, 2019, 27(6):2113-2124.
[2] Shen WC, Chen JS, Shao YY, et al. Impact of under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with analgesic drugs on patient outcomes: a nationwide survey of outpatient cancer patient care in Taiwan[J].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7, 54(1): 55-65.
[3] 唐丽华, 何碗红, 王华, 等.晚期肿瘤患者居家及社区病房临终关怀的初步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 2019, 29(11):283-284.
[4] 胡夕春,王杰军,常建华,等.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7(4):312-320.
[5] 罗健,吴冠青.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的编制及试测[J].实用肿瘤杂志,1996,11(6):252-255.
[6] 杨光,商消,王楠娅.新时期癌痛诊疗的进展与挑战[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9,6(1):99-103.
[7] 施如春,吉爱军.门诊中重度癌痛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5,9(28):3518-3520.
[8] 王信春,张海彬.105例疼痛门诊癌痛患者镇痛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4):182-184.
[9] 陶海云,屈中玉,万里新,等.规范化癌痛治疗的疗效及对癌症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747-1749.
[10] Olesen AE, Gronlund D, Gram M, et al. Prediction of opioid dose in cancer pain patients using genetic profiling: not yet an option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earning[J]. BMC Research Notes, 2018, 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