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上头电子烟”,可怕在哪里?

作者:徐杰 发表时间:2021-09-04 来源:中国禁毒报 浏览:2984

1.jpg

山东省肥城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缴获的含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电子烟

大麻是一种植物,也是一种毒品,长期服用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而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依赖于大麻的种植,成本更低,获取容易,并且能产生更为强烈的兴奋、致幻等效果,它的危害性更大,精神活性也更强。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原料添加到普通的电子烟油中后,售价就会翻很多倍。正是在这种巨大利润的诱惑下,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变着花样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幻化成各种能吸引人“上钩”的产品名称和形式,激发人们的尝试欲和购买欲。譬如毒品“娜塔莎”,就是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喷涂在烟叶上、烟丝上,做成人们常用的卷烟形式。又如“小树枝”“香草烟”及“香料”等,都是违法犯罪分子给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所起的一些迷惑性名称。

那么,如何识别普通电子烟(这里特指含尼古丁等烟草成分的电子烟)和含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电子烟”呢?其实,普通电子烟跟香烟一样,都是列入国家烟草专卖管理的,必须在有经营资质的店铺售卖,所有的产品上面都必须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注册商标,而含有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电子烟”都是“三无”产品,被一些人称为“上头电子烟”。因此,消费者可根据这些特征对两者进行鉴别。

抽“上头电子烟”的人,动因主要有这样几种:有的是出于好奇,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有的虽然知道这种“电子烟”能“上头”,但就是冲着这种快感而去;有的是追求时髦,觉得大家都抽,自己不抽就显得“落伍”,显得胆儿小;也有的是因为失眠、焦虑等情绪问题,想寻求一种解决方案而吸上这种“电子烟”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国外沾染了大麻,回国之后寻找替代品。几乎每个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成瘾者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朋友圈或群体。

目前戒除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成瘾的方式主要是“对症治疗+心理疗法”,即先为成瘾者脱毒,然后再根据其出现的失眠、焦虑、烦躁、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实际上,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成瘾的戒治难度比传统毒品更大,因为合成大麻素类物质是人工合成的,成分比较复杂,且在不停地更新换代。

很多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滥用人群虽然对海洛因、冰毒等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都有一定的认知,知道那是绝对不能碰的,但是却觉得新型毒品或者新精神活性物质并没有很大的危害,甚至认为那不是毒品。其实这也源于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具有相对滞后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很多人正是因此放下了对它们应有的警觉,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泥沼,染上了毒瘾,难以摆脱。

新形态新包装的毒品层出不穷,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其的防范和认识。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新物质时,应该保持警觉,至少要验证一下其生产厂家、配料成分等,做到这一点,就能规避很多风险。同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毒品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从而抗拒、抵触、屏蔽对相关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其实毒品就在我们身边,它会以千变万化的新奇面目吸引、诱惑我们,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防毒、拒毒常识,从而真正远离毒品,拥抱健康人生。

(作者系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科主任)

1631501525959709.jpg

作者简介:

徐 杰

教授 / 硕导 / 医生 / 法医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烟草依赖与戒烟分会常委委员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成瘾与脑科学分会委员

北京高新医院戒毒治疗科科主任

博睿(北京)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

北京市司法鉴定执业人员能力评估考核面试专家库成员

徐杰主任从事精神卫生、戒毒治疗专业临床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成瘾医学、法医精神病学,尤其是对新型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方面及吸毒成瘾司法鉴定研究颇有建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n Addic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2018年被“中共北京市社工服务机构第一联合委员会”评为“201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2月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评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12月被“新京报”评为“新京报第十三届感动社区人物”,2021年3月份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聘请为独立审稿人,2021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访徐杰并播出报道。


忘记密码

请联系协会重置密码

4009900909

我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