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关于氯胺酮紧急治疗严重自杀意念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22-03-04 来源:协会公众号 浏览:1779

自杀是青少年和青年人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0万人自杀死亡,而企图自杀的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至20倍。

全球成年人中自杀意念12个月患病率为2%,其中有计划自杀的人占0.5%。尽管大多数的自杀意念或想法不会真的导致自杀行为,但是所有的自杀行为发生前,都曾有过自杀意念。因此迅速解决自杀行为前的危机,可能会预防很多死亡发生。而且,降低自杀痛苦的强度有利于心理社会干预。
只有少量可以解决自杀危机的方法有证据可循,抗抑郁药可以降低自杀危机,但往往需要几周时间才起效,而且还需要对几种药物进行试验。此外,抗抑郁药不推荐用于双向情感障碍。
有证据表明, 单次静脉输注氯胺酮可以快速对抑郁症状和自杀意念起效,为明确氯胺酮的抗自杀作用,2015年4月13日至2019年3月12日期间,由七家法国教学医院共同参与完成大样本、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结果于2022年2月发表于顶级期刊BMJ。
1.png

156名志愿者随机分配到安慰剂(n=83)或氯胺酮(n=73)治疗,按中心和诊断分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或其他疾病。除了常规治疗外,在基线和24小时给予两次40分钟的氯胺酮(0.5mg/kg)或安慰剂(生理盐水)静脉输注。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是根据自杀意念总分≤3的量表,患者在第3天达到完全自杀缓解率。分析是在意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2.png

3.png

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受试者相比,接受氯胺酮治疗的受试者在第3天达到完全缓解自杀意念的人数更多:氯胺酮组83名受试者中有46人(63.0%),安慰剂组73名受试者中有25人(31.6%)(比值比为3.7(95%置信区间为1.9至7.3),P<0.001)。这种效果因诊断而异(治疗:P<0.001;相互作用:P=0.02):双相(比值比为14.1(95%置信区间为3.0至92.2),P<0.001),抑郁(1.3(0.3至5.2),P=0.6)或其他疾病(3.7(0.9至17.3,P=0.07))。副作用较为局限。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精神痛苦的介导作用。在第6周,氯胺酮组的缓解率仍然很高,尽管与安慰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69.5% vs.56.3%;比值比为0.8(95%置信区间为0.3至2.5),P=0.7)。
4.png

研究证实氯胺酮是一种对自杀意念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被试中自杀危机很高,在两次注射氯胺酮三天后,63%的人完全消除了自杀意念,安慰剂是31.6%。氯胺酮起效快,效果持续时间长。第一次注射后2小时,43.8%的人消除自杀意念,安慰剂组只有7.3%。氯胺酮的耐受性较好,并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有69.5%的收试在6周后仍有这种效应。

 5.png

该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是氯胺酮对原发精神障碍产生主要调节作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氯胺酮对双向情感障碍有很强的作用,而对“其他精神症状”组的患者作用比较温和。重症抑郁患者与安慰剂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氯胺酮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对心理痛苦的调节产生的。尽管心理痛苦不一定会产生自杀意念,但是近期研究表明有强烈自杀意念的人,特别是已经有自杀计划的人存在很高水平的心理痛苦,氯胺酮可能通过镇痛机制减少痛苦的感受。间接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是观察到氯胺酮对抑郁的作用涉及阿片系统(尚有争议)。丁丙诺啡是μ受体部分激动剂,对自杀意念也有作用,心理痛苦被认为与感觉肽系统有关。

作者指出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研究虽为大样本,但是各诊断组的样本均较小。其次,氯胺酮的一些其他作用,如去人格化和头晕,在试验中没有正式测量,可能被掩盖。咪达唑仑在一些研究中用于替代安慰剂,在未来可作为合适的控制措施。最后,使用氯胺酮迅速解决自杀意念不等同于降低死亡率,患者仍存在自杀行为的风险,尤其在出院后。此外,氯胺酮是容易被滥用的药物,后续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试验,充分评估对自杀行为的风险获益情况。



参考资料:Mocrane Abbar,etal.Ketamine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severe suicidal ideation: double blin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BMJ2022;376:e067194 http://dx.doi.org/10.1136/ bmj-2021-067194 

忘记密码

请联系协会重置密码

4009900909

我已知晓